请给聊城一些时间
| 招商动态 |2016-07-30
不管怎样,我们生在了聊城,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无论男人还是女人,无论70后、80后,还是90后、00后,注定这一生都要和聊城发生着关系。因地理、历史、人文等因素,聊城在山东的地位,可能会让我们不那么自信,聊城中心城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力还很虚弱。但是,他一直在努力,可能他的步子一直跟不上我们期望的步伐。
当年聊城只是一个县级市,撤地设市,聊城迎来发展新机遇
1997年8月29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收到国务院国函82号文批复,同意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,设立地级聊城市。当年9月29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鲁政字236号文,确定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,设立地级聊城市。
1998年3月26日,在东昌宾馆举行了撤地设市庆祝大会
1998年开始,聊城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。
四年后,从2002年5月1日开始,聊城在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“江北水城”、“北方水城”和“北国水城”等三个商标,并于当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“中国江北水城(聊城)文化旅游节”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此后,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片中,还是在各地的旅游展销会上,都会出现聊城的“江北水城”品牌宣传。2006年11月4日,在杭州闭幕的第二届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上,“中国江北水城(聊城)文化旅游节”入选2006年度中国十大旅游类节庆。
虽说 “江北水城”这么灵动秀气的名字,放在聊城身上,多少感觉有些不搭,但是,仔细想想,敢自称“江北水城”的聊城,自有他的资本和资源,聊城城市的水域面积、水的历史与文化,不是每一个江北城市都可以这么大张旗鼓的炫耀的。
进入2010年代,聊城由边缘城市进入机遇叠加区
从地理位置上来看,聊城地处山东西部,不管是西部隆起带,还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,都是位于区域边界或死角。在市场条件下,经济越发达的地区,由于其产业结构层次高,就业需求大,人才安置的软环境更有吸引力,聊城呈现出总体人才外流现象,长此以往,聊城经济将无法得到有效带动。
2012年国务院批复了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,2013年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上,省政府要求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,使聊城由长期以来的边缘城市变为经济叠加区。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,聊城市在2013年4月13日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“东融西借、跨越赶超、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”的战略目标。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,加入中原城市群,成为国家和山东省“一区一圈一带”三大区域战略叠加区。聊城经济的发展迎来提档升级的好机会。
聊茌东都市区框架基本形成,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
2015年10月15日,聊城市规划局对外公示了《聊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根据规划,聊城将积极推进人口市民化,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,引导发展模式转型,创新体制机制,促进三生融合、文化传承,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大水城、秀美宜居新聊城,争创全省三化协调示范区、鲁西科学发展先行区。规划了聊茌东都市区,城市框架进一步向茌平、东阿延伸,都市区承担起了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的功能,计划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达到230万,城镇人口160万,城镇化水平达到70%。
7月28日,聊城市召开城市工作会议。会上传出消息称:2016年底前编制完成“聊茌东”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项目,结合聊茌东都市区规划建设,力争10月份前完成茌平撤县设区计划,争取明年推动东阿完成撤县设区。都市区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!
冰封非一日之寒,聊城经济破冰而行,势必面临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挑战,招商引资需要优越的软环境、硬环境,大交通、大项目的规划落地,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眼光,每一处细节的把握,每一个决策的执行,都需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协同作用,能在大聊城建设中统领全局、运筹帷幄者,绝非一人或几人之力即可成就的,需要我们所有关心聊城、关心家乡发展的人们能够众心协力,怀着一份积极的心态,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,给聊城一些时间去发展,相信他必将不会辜负你我的期待。